依达拉奉注射液说明书
【说明书修订日期】核准日期:2008年09月12日修改日期:2009年09月16日
【药品名称】依达拉奉注射液
【英文名】Edaravone Injection
【汉语拼音】Yidalafeng zhusheye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依达拉奉,其化学名称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结构式:分子式:C10H10N2O分子量:174.20辅料:氯化钠,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用于改善急性脑梗塞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
【规格】20ml:30mg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次30mg,临床用前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每日2次,14日为一个疗程。尽可能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给药。
【不良反应】据日本临床病例569例观察,26例(4.57%)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16次(2.81%),皮疹4次(0.70%)。569例中临床检测值异常变化的有122例(21.4%),主要是AST上升7.71%(43/558)、ALT上升8.23%(46/559)等肝功能检测值异常。严重不良反应有:1、急性肾功能衰竭(程度不明) 用药过程中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并密切观察,出现肾功能低下表现或少尿等症状时,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理。2、肝功能异常、黄疸(均程度不明) 伴有AST、ALT、ALP、γ-GTP、LDH上升等肝功能异常和黄疸,用药过程中需检测肝功能并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理。3、血小板减少(程度不明) 有血小板减少表现,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停止给药并正确处理。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程度不明) 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测,出现疑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表现和临床症状时,停止给药并进行正确处理。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主要表现为:1、过敏症(0.1~5%):主要表现为皮疹、潮红、肿胀、疱疹、搔痒感;2、血细胞系统(0.1~5%):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压积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增加,血小板减少;3、注射部位(0.1~5%):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皮疹,红肿;4、肝脏(发生率>5%):主要表现为AST升高,ALT高,LDH升高,ALP升高,γ-GTP升高;肝脏(发生率0.1~5%):总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阳性,胆红素尿;5、肾脏(0.1~5%):主要表现为BUN升高,血清尿酸升高,血清尿酸下降,蛋白尿、血尿、肌酐升高(程度不明);6、消化系统(0.1~5%):嗳气;7、其他(0.1~5%):发热,热感,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血清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升高,血清总蛋白减少,CK(CPK)升高,CK(CPK)降低,血清钾下降,血清钙下降。
【禁忌】1、重度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2、既往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
【注意事项】1、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慎用(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2、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有致肝功能损害加重的可能)。3、心脏疾病患者慎用(有致心脏病加重的可能,或可能伴见肾功能不全)。4、高龄患者慎用。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2年10月28日安全性通报,该产品在日本上市销售15个月内,累计使用患者约146,000人,发生加重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病例报告29例(约占0.02%),其中有12人死亡,分别是50-60岁1人、70-80岁3人、80-90岁7人、90岁以上1人,是否与本品的使用有因果关系尚不能确认;自此安全性通报后,未见再有类似报道。建议临床使用本品时应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密切观察,在给药过程中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出现肾功能下降的表现或少尿等症状的情况下,立即停止给药,进行适当处理。尤其针对年龄高于80岁的患者,应特别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孕妇或有妊娠可能的妇女禁用本品(尚不能确定关于妊娠期给药的安全性)。2、哺乳期的妇女禁用。必须应用时,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动物实验中有向乳汁中分布的报告)。
【儿童用药】儿童不应使用本品(因没有使用经验,尚不能确定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老年用药】因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低下,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停止给药并适当处理。一般而言,高龄患者(80岁以上)应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1、先锋唑啉纳、盐酸哌拉西林钠、头孢替安钠等抗生素合用时,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因此合并用药时需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等观察。2、本品原则上必须用生理盐水稀释(与各种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3、不可和高能量的输液、氨基酸制剂混合或由同一通道静滴(混合后可致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4、勿与抗癫痫药(地西泮、苯妥英钠等)混合(产生混浊)。5、勿与坎利酸钾混合(产生混浊)。
【药物过量】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A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前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机理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毒理研究遗传毒性:依达拉奉Ames试验,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大鼠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200mg/kg组的动物出现尿色橙褐、流泪、流涎和自主活动减少,体重和食量轻微下降;200mg/kg组雌鼠平均性周期延长,雌鼠、雄鼠生育力降低,胎仔胸腺残留率升高。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中,妊娠大鼠静脉给予依达拉奉3、30、300mg/kg,300mg/kg组母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减缓,给药后出现伏卧、步态不稳,自发运动减少、流泪等;各剂量组雄性胎仔体重及30mg/kg组雌性胎仔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各剂量组胎仔内脏畸形率升高,幼鼠耳廓展开、眼睑开裂、睾丸下垂、阴道开口有延迟倾向。妊娠新西兰白兔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100mg/kg,100mg/kg组动物出现尿液橙褐色、步态失调、流泪、瞳孔缩小、呼吸异常、后肢麻痹,给药部位充血、水肿、坏死及炎症;3、100mg/kg组动物胎盘重量显著增加。围产期毒性试验中,妊娠Wistar大鼠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0mg/kg组动物给药期间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量降低,出现摇头、眨眼、流泪、自发运动减少等症状。幼鼠出生后28天旷场实验结果显示20、200mg/kg组幼鼠移动次数增高。
【药代动力学】据国外文献报道:血药浓度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5例)和65岁以上健康老年受试者(5例),以0.5mg/kg体重剂量,1日2次,每次30分钟内静脉滴注,连续给药2天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和以起始给药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所求得参数。如下图、表所示。 (平均值±标准差)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健康老年受试者两者血浆中药物浓度几乎都同样消失,没有蓄积性。血清蛋白结合率 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依达拉奉的人血清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2%和89~91%。代谢 在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健康老年受试者中的研究结果表明:依达拉奉在血浆中的代谢物为硫酸络合物、葡萄糖醛酸络合物。在尿中主要代谢物为葡萄糖醛酸络合物、硫酸络合物。排泄 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和健康老年受试者使用本品1日2次,每次0.5mg/kg,30分钟内静滴,连续2天给药,每次给药至12小时排泄尿液中含0.7~0.9%原药,71.0~79.9%代谢物。
【贮藏】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不超过20℃)保存。
【包装】安瓿装,每盒2支。
【有效期】24个月。
【执行标准】YBH10412008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592
【生产企业】企业名称: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地址: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北山街31号邮政编码:135100电话号码:0435-8213822传真号码:0435-82138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