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伏立康唑说明书
【说明书修订日期】核准日期:2010年06月18日修改日期:
【警告】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使用前请仔细阅读禁忌及注意事项,对乙醇过敏者慎用
【药品名称】注射用伏立康唑
【英文名】Voriconazole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Fulikangzuo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伏立康唑,辅料无。其化学名称为(2R,3S)-2-(2,4-二氟苯基)-3-(5-氟基-4-嘧啶)-1-(1H-1,2,4-三唑-1-基)-2-丁醇。其结构式为:分子式:C16H14F3N5O分子量:349.31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本品应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照以下适应症范围应用。本品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适应症如下:治疗侵袭性曲霉病。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治疗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本品应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中进行性的、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
【规格】0.1g
【用法用量】本品在静脉滴注前先使用5ml专用溶媒溶解,再稀释至2mg/ml。本品不宜用于静脉推注。建议本品的静脉滴注速度最快不超过每小时3mg/kg,稀释后每瓶滴注时间须1至2小时以上。成人用药静脉滴注首次给药时第一天均应给予负荷剂量,以使其血药浓度在给药第一天即接近于稳态浓度。详细剂量见下表:由于口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很高(96%),所以在有临床指征时静脉滴注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可以互换。疗程疗程视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和微生物学反应而定。静脉用药的疗程不宜超过6个月。剂量调整在使用本品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当严密监测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药物方案,参见
【不良反应】和
【注意事项】。静脉给药: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每日2次,每次4mg/kg静脉滴注,可减为每日2次,每次3mg/kg。与苯妥因或利福布丁合用时,建议伏立康唑的静脉维持剂量增加为每日静脉滴注2次,每次5mg/kg,参见
【注意事项】和
【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用药老年人应用本品时无需调整剂量。肾功能损害者用药中度到严重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50ml/min)的患者应用本品时,此种患者宜选用口服制剂给药,除非应用静脉制剂的利大于弊。这些患者静脉给药时必须密切监测血清肌酐水平,如有异常增高应考虑改为口服制剂给药。伏立康唑可经血液透析清除,清除率为121ml/min。4小时的血液透析仅能清除少量药物,无需调整剂量。肝功能损害者用药急性肝损害者(谷丙转氨酶ALT/GOT和谷草转氨酶AST/GST增高)无需调整剂量,但应继续监测肝功能以观察是否进一步升高。建议轻度到中度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 和B)伏立康唑的负荷剂量不变,但维持剂量减半。目前尚无重度肝硬化者(Child-Pugh C)应用本品的研究。有报道本品与肝功能试验异常增高和肝损害的体征(如黄疸)有关,因此严重肝功能减退的患者应用本品时必须权衡利弊。肝功能减退的患者应用本品时必须密切监测药物毒性。儿童用药2岁以下:本品在2岁以下小儿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尚未建立,因此不推荐在2岁以下小儿中应用。2岁以上:目前尚未建立足够的临床安全有效性经验。曾在一项治疗性研究中共入选年龄为12-18岁的侵袭性曲霉病患者22例,分别给予伏立康唑的维持剂量,即每12小时1次,每次4mg/kg,12例(55%)患者治疗有效。鉴于目前对于伏立康唑对2岁以上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验尚不丰富,临床应用应当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认真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静脉制剂配制方法溶解将5ml专用溶媒加入伏立康唑粉针剂瓶,强力振荡药品30秒,静置30粉针,再强力振摇30秒,确认药物粉末完全溶解,溶液澄清,无任何细小结晶。稀释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如果病人不能耐受葡萄糖,也可以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伏立康唑稀释后的终浓度为200mg/100ml(每支伏立康唑加入45ml稀释液体)。本品与其他溶液的相容性尚不清楚。输注本品稀释后必须立即使用。本品仅供单次使用,未用完的溶液应当弃去。只有清澈的、无颗粒的溶液才能使用。输液过程需避免强光照射。配伍禁忌伏立康唑禁止与其他药物,包括肠道外营养剂(如Aminofusin 10% Plus)在同一静脉通路中滴注。伏立康唑与Aminofusin 10% Plus物理不相容,二者在4℃储存24小时后可产生不溶性微粒。伏立康唑不宜与血制品或任何电解质补充剂同时滴注。伏立康唑注射剂可与全胃肠外营养液不在同一静脉通路中同时静脉滴注。4.2%的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液与伏立康唑存在配伍禁忌,该稀释剂的弱碱性可使伏立康唑在室温储存24小时后轻微降解。虽然稀释后的伏立康唑溶液推荐冷藏,但仍不推荐使用4.2%的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液作为稀释剂。本品与其它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的相容性尚不清楚。
【不良反应】总体情况在治疗试验中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视觉障碍、发热、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败血症、周围性水肿、腹痛以及呼吸功能紊乱。与治疗有关的,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事件包括肝功能试验值增高、皮疹和视觉障碍。关于不良反应的讨论以下表格中的数据来源于1493例参加伏立康唑治疗研究的患者。它代表了不同的人群,包括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例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HIV患者,以及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但不包括健康志愿者、因同情而给予治疗者而不是参加治疗研究的患者。这些患者中男性占62%,平均年龄45.1岁(12-90岁,其中12-18岁的患者49例),白种人占81%,黑种人占9%。561例患者伏立康唑的疗程超过12周,136例疗程超过6个月。下表总结了所有治疗研究中发生率≥1%的不良事件,以及发生率<1%的事件。研究307/602中,381例急性侵袭性曲霉病患者先分别给予伏立康唑(196例)和两性霉素B(185例)治疗,之后序贯以其他已许可的抗真菌药物治疗。研究305评价了伏立康唑口服(200例)和氟康唑(191例)口服治疗食道念珠菌病的疗效。这些研究中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将在后面的临床试验值中讨论。治疗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所有治疗研究中发生率≥1%的不良事件,以及发生率<1%的重要事件,这些不良事件可能与药物有关或与药物关系不明): 所有的治疗研究方案305(口服给药)方案307/602(静脉滴注/口服给药) 伏立康唑N=1493伏立康唑N=200氟康唑N=191伏立康唑N=196二性霉素B*N=185 N(%)N(%)N(%)N(%)N(%)特殊感觉 视觉异常307(20.6)31(15.5)8(4.2)55(28.1)1(0.5)畏光36(2.4)5(2.5)2(1.0)7(3.6)0部分色盲20(1.3)2(1.0)02(1.0)0眼出血3(0.2)0000 全身反应 发热93(6.2)007(3.6)25(13.5)寒战61(4.1)1(0.5)0036(19.5)头痛48(3.2)01(0.5)7(3.6)8(4.3)腹痛25(1.7)005(2.6)6(3.2)胸痛13(0.9)004(2.0)2(1.1) 心血管系统 心动过速37(2.5)005(2.6)5(2.7)高血压29(1.9)001(0.5)2(1.1)低血压26(1.7)1(0.5)01(0.5)3(1.6)血管扩张23(1.5)002(1.0)2(1.1) 消化系统 恶心88(5.9)2(1.0)3(1.6)14(7.1)29(15.7)呕吐71(4.8)2(1.0)1(0.5)11(5.6)18(9.7)肝功能试验异常41(2.7)6(3.0)2(1.0)9(4.6)4(2.2)腹泻16(1.1)003(1.5)6(3.2)胆汁淤积性黄疸16(1.1)3(1.5)04(2.0)0口干15(1.0)01(0.5)3(1.5)0黄疸3(0.2)1(0.5)000 血液和淋巴系统 血小板减少7(0.5)01(0.5)2(1.0)2(1.1)贫血2(0.1)0005(2.7)白细胞减少4(0.3)001(0.5)0全血细胞减少1(0.1)0000 代谢和营养系统 碱性磷酸酶增高54(3.6)10(5.0)3(1.6)6(3.1)4(2.2)肝酶增高28(1.9)3(1.5)07(3.6)5(2.7)SGOT增高28(1.9)8(4.0)2(1.0)1(0.5)0SGPT增高27(1.8)6(3.0)2(1.0)3(1.5)1(0.5)低钾血症24(1.6)001(0.5)36(19.5)周围性水肿16(1.1)1(0.5)07(3.6)9(4.9)低镁血症16(1.1)002(1.0)10(5.4)胆红素血症12(0.8)1(0.5)01(0.5)3(1.6)肌酐值增高4(0.3)1(0.5)0059(31.9) 神经系统 幻觉37(2.5)0010(5.1)1(0.5)头晕20(1.3)02(1.0)5(2.6)0 皮肤和附属器 皮疹86(5.8)3(1.5)1(0.5)13(6.6)7(3.8)瘙痒16(1.1)002(1.0)2(1.1)斑丘疹17(1.1)3(1.5)01(0.5)0泌尿生殖 肾功能异常8(0.5)1(0.5)1(0.5)4(2.0)40(21.6)急性肾衰7(0.5)00011(5.9)*使用两性霉素B后给予其它已上市的抗真菌治疗视觉障碍和伏立康唑有关的视觉障碍较为常见。临床试验中,大约30%的患者曾出现过视觉改变、视觉增强、视力模糊、色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