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准日期:2007年03月16日。 特殊药品、外用药品标识:。 发布或修订日期:。
【通用名称】尼莫地平片。
【商品名】。
【英文名】NimodipineTablets。
【汉语拼音】NiMoDiPingPian。
【成份】
【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本品主要成份为1-甲基乙基-2-甲氧乙基,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酯。化学名称为:。
【化学名称】1-甲基乙基-2-甲氧乙基,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酯。
【分子式】C21H26N2O7。
【分子量】418.45。
【注射剂辅料】。
【复方制剂主要成分】1-甲基乙基-2-甲氧乙基,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酯。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至淡黄色片。
【适应症】本品为钙拮抗剂,用于: 1.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的脑血管痉挛。 2.预防血管性头痛发作。 3.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突发性耳聋。
【规格】20m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60mg (1片半~3片)。 一日3~4次,或遵医嘱。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一次60 mg(3片),每4小时一次,一日6次,3~4周为一个疗程。
【不良反应】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蛛网膜下隙出血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时约有11.2%的病者出现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1)血压下降,血压下降的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 (2)肝炎。 (3)皮肤刺痛。 (4)胃肠道出血。 (5)血小板减少。 (6)偶见一过性头晕、头痛、面潮红、呕吐、胃肠不适等。 此外,口服尼莫地平以后,个别病人可发生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AKP的升高,血糖升高以及个别人的血小板数的升高;可出现皮肤搔痒、热感,心率加快,无力、肢端水肿等。少数可出现失眠、不安、易激动、多汗等症状;个别也可出现震颤、情绪抑郁和血小板减少。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患者须慎用。 (2)尼莫地平的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反应,肝功能损害者应当慎用。 (3)本品可引起血压的降低。在高血压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卒中患者中,应注意减少或暂时停用降血压药物,或减少本品的用药剂量。 (4)可产生假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当减少用药剂量和保持观察。 (5)避免与β-阻断剂或其他钙拮抗剂合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药物可由乳汁分泌,哺乳妇女不宜应用。 (2)动物实验提示本品具有致畸性。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1)与其他作用于心血管的钙离子拮抗剂联合应用时可增加其他钙离子拮抗剂的效用。 (2)当尼莫地平90mg/日与西咪替丁1000mg/日联合应用 1 周以上者,尼莫地平血药浓度可增加50%,这可能与肝内细胞色素P450被西咪替丁抑制了尼莫地平代谢有关。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尼莫地平是1,4-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其药理特性是有效地调节细胞内钙的水平,使之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对脑血管的作用尤为突出,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对离体或体内的脑动脉、正常或缺血的脑动脉均有扩张作用。在适宜剂量下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几乎不影响外周血管。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吸收良好,达90%以上。蛋白结合率>90%。口服后30分钟收缩压开始下降,60分钟舒张压开始下降,降压作用在口服后1~2小时最大,持续6~8小时。本品口服后约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约30%。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由胆汁排除,一部分由肾排泄。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铝塑包装,每板15片,每盒2板。
【有效期】24个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9062。
【企业名称】广东健宜乐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广东省江门市高新技术工业区高新西路49号。
【邮政编码】529080。
【电话号码】0750-38695033866186。
【传真号码】0750-3866538。
【*】**。
【企业名称(英文)】。
【生产地址(英文)】。
【联系人】。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