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的医保药品目录即将到来

2022-06-24
整理:药闻康策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就《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提出分工意见并明确时限。其中在医疗领域、居民医保方面等重点工作内容如下: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疾控局牵头,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国家医保局、财政部、税务总局牵头,年内持续推进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国家医保局牵头,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内持续推进


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国家医保局牵头,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国家医保局牵头,12月底前完成


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国家医保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内持续推进


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国家药监局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内持续推进


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慢性病和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研究和用药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内持续推进


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医保局、国家林草局、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内持续推进


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内持续推进


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内持续推进

全国医保用药基本统一

根据《意见》第39条明确,12月底前要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这也预示着全国统一的医保药品目录即将到来。


此前,国家医保局在发布2019版药品目录时明确要求,“各地应严格执行药品目录,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


在进度安排上,要求重点监控目录药品率先移出医保目录;其余地方增补品种原则上在三年内完成清理,三年清理品种的比例分别为40%、40%、20%。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规定,省级医保部门应在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全部地方增补消化工作。如今,各省清理最后20%的脚步也正在前进中。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药品目录,全国统一的药品范围包括西药、中成药及有国家标准的中药饮片。目前,2021版药品目录中,共包括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目录统一后,这2860种药品之外的西药、中成药将无法再使用医保基金支付。国家医保局制定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药品目录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


中医药行业再迎来政策利好


《意见》第40条还明确,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这项工作由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多部门分工负责,并在年内持续推进。


对于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近年来国家也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2021年底,国家医保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2021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除此之外,在2021年期间,也是中药新药获批最多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共有12款中药新药获NMPA批准,包括康缘药业的银翘清热片、天士力的坤心宁颗粒、一力制药的虎贞清风胶囊、以岭药业的解郁除烦胶囊等。并且,受政策利好的影响,今年以来,多家中药企业股票市场纷纷迎来上涨高峰。部分达到涨停板。


总体来看,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提出,可以进一步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层面的治理。


(来源:中国政府网/医药健康地方台)